我們的顧問們每天收到上百封人才的履歷表,有些履歷表會讓我們迫不及待打電話給這些求職者約面試,有些履歷表則是讓我們排到第二順位才處理,甚至有些履歷表很容易被遺忘。
但是,當我們和這些第一順位和第二順位的求職者面試後,許多原本被我們排成第二順位的求職者,其實專業能力和態度都相當優秀,但是他們的履歷表卻無法將強項呈現出來。原本應是求職敲門磚的履歷表,反而變成了求職絆腳石。
瑞星的顧問群以專業求職諮詢者的角度,提供以下幾點履歷表的注意事項,讓人才求職能事半功倍。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個事實,不管是公司人事部、用人主管、或是獵人頭公司,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份好的履歷表,應該讓閱讀者在短時間內清楚知道您的工作職掌和貢獻成就。言簡意賅的描述以下幾點,可以讓您的履歷表完整且結構清楚:
如果您覺得寫成一小段文章會讓您有些彆扭,我們建議可以用條列式的方式呈現。
許多求職者覺得只要寫出來自己過去工作名稱,閱讀者應該就會理解他之前的產業性質和公司狀況。
如果您的履歷表是直接寄送到您的直屬主管手上,這樣的呈現方式可能行得通,但別忘了,不是每個閱讀履歷者都是產業知識達人;此外,就算是您之前所待的公司在該產業名氣響噹噹,但您應徵工作時若換了產業,知道的人可能就了了無幾;最後,通常負責第一關審閱履歷表的是公司的HR或是獵人頭公司的顧問,並非直屬主管,所以,履歷中加入簡單的公司介紹,可以幫助招募者知道您有過哪些產業經歷,他們能更快速發現您是他們所需的人才。
許多求職者都會在履歷表上使用許多的形容詞,常見的有:「負責任的」、「積極的」、「團隊導向的」等。當同一職位,收到的一百封履歷裡面有九十封履歷的自我形容是一致的,我們該選擇哪幾個人邀請他面談?任何的自我論述都需要實例來支撐,才會有可信度。所以,在履歷表寫下形容詞的同時,請記得加上實例,證明您擁有您所敘述的特質。
我們將履歷表視為一種自我行銷的方法,但行銷或包裝該是建立在事實上。
每個人在工作生涯中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時段,舉例來說:被資遣、超過三個月沒有找到工作、連續兩到三份的工作時間很短。
有些求職者會刻意修改的自己的離職原因或是工作起訖時間,這樣可能可以在第一階段贏得面試;但是更有可能讓您花了很多時間經過層層面試後,最後換來沒有原因的婉拒。
任何一家有規模的公司,在任用新人前會有一定程度的徵信調查。與其在最後關頭被判定為「不誠實」,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誠實的面對並解釋這些小瑕疵。
如果是還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新鮮人,履歷表可能寫不了太多的豐功偉業以及工作技能。以下是給新鮮人的建議:
如果您就讀的是一個好的學校和科系,恭喜您,您的履歷表很容易被企業主注意;如果您就讀的科系和學校沒有那麼亮眼也別氣餒,學歷不是決定您是否被錄取的唯一因素-履歷表差異化是相當重要的。
在履歷表上突顯您的個人專長和特色,會是決定企業主有沒有意願進一步瞭解您的重要因素。舉例來說,您在學校時參與過的各種社團、營隊、或是競賽,都是企業主用來觀察您的做事態度以及個性的依據,這些活動可能代表了您的團隊協調能力優於其他人;另外,任何特殊且足以顯現您優勢的專長(如:語言能力、研發能力等),也可以讓您在求職上加分。瑞星曾碰過一個有趣的案例,某公司找總經理秘書,有三位競爭者進入最後一輪面試,最後雀屏中選的是學校相對普通的候選人。我們詢問總經理他的選擇點,總經理表示,因為這位候選人在面談中有提到興趣在花藝,總經理要求看她的花藝照片,她迅速的提供了他的作品集。總經理說:「在她提供作品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效率很高,而她的作品很細緻, 這告訴我她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因此我選擇她當我的秘書。」
另外別忘了,應徵工作是件正經事,所以履歷中不要出現火星文、注音文、隨性照片…等,這些不專業的呈現會突顯個人的隨性及懶散。
不管有沒有工作經驗,在撰寫履歷時,把握到以上幾個重點,準確的自我行銷,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面試。而一間好的獵人頭公司在替求職者推薦工作的同時,會深入了解求職者的優勢和劣勢,在誠信的大原則下,協助求職者完成一份最佳的履歷表。
希望以上文章對您撰寫履歷有所幫助。
應徵工作和準備考試一樣,都需要花時間精力準備。但是,考試書本有章節可以念,應徵工作該準備甚麼呢?瑞星建議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準備:
以下幾點是我們與各公司人資主管討論後,總結出工作經驗不多者常犯的面試錯誤:
如果可以避開以上四個謬誤,加上充足且正確的準備方向,在現代競爭激烈的求職戰場上絕對可以脫穎而出。
希望以上文章對您進行面試時有所幫助。
每個人對於好工作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但高薪資是所有求職者都希望的。要談到一個好薪資,除了要對該公司薪資制度瞭解以外,同時需要推銷自身優勢。瑞星顧問群提出以下幾點薪水談判的攻略點:
一般來說,較有制度的台商公司薪水能談判空間比較少,當您的職等被核定下來後,能做的就是在該職等的薪水範圍裡爭取最好的數字。但比較起來,外商公司通常在薪水有比較大的彈性。要知道自己有多少談判空間,可以從面試過程中,判斷自己有多符合該職位的需求,另外,要觀察公司有多迫切需要這個職位。經濟學的供需理論,在職場上一樣是不變的鐵律:當公司對您有迫切需求時,才有可能有破格的薪水。
我們常聽到有求職者會說:「我的學經歷通常可以拿到多少薪水?」或是「我的同學跳槽去了某某公司以後,薪水漲了很多,所以我也要。」
或許市場上有許多數據告訴您職場的平均值,但這並無法適用於所有公司和職位。尤其工作經歷不多者,累積的工作經驗有限,除非是特殊專業職或有過人表現,能夠談判的空間並不多,切勿用一些特殊案例,認為自己也該有同樣結果。
比起大陸和香港的求職者,台灣求職者比較多在面談過程中隱藏自己對薪水的實際想法,有時候會口頭答應的公司條件,但在跑聘雇流程的時候又反悔,認為自己要得不夠多,再跟公司要求往上漲。這樣的狀況通常會給人事及用人主管不好的印象和許多猜測,處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失去該工作機會。應在面試前期就對自身的薪水表達意見,公司會將此點列入綜合考量評比中;就算是落差過大,彼此也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溝通,達到雙贏。
以長期工作歷程來看,三十歲以下的時間還在累積實力的階段,瑞星建議在薪水部分保持彈性,重要的是看工作內容有沒有辦法為自己累積足夠的能量,在未來發光發亮。另外,蒐集到足夠的公司資訊以及了解應徵職位的急迫性,更能評估有多少空間可以談判,要蒐集足夠的資訊,可以從業界朋友得知或是與獵人頭公司配合。
希望以上文章對您談判薪水時有所幫助。
每個人工作生涯中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離職還是留守?該從事甚麼職位?該去甚麼公司?很多求職者在面臨眾多抉擇時猶豫不定,尤其三十歲以下的工作者對於職涯若還有很多想像和不確定性,更容易發生這樣的狀況。試想,一艘船不知道行駛終點在哪的話,就不會知道走哪條航線是最快最合宜;同樣的,事先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就可以在抉擇點時做出最適合的決定。以下是瑞星管顧建議在規劃職業生涯時的方法:
多元面向包含自身的能力與條件、人格特質、職業目標以及興趣。對自己越瞭解越能規劃出適合自己的職位和未來目標。能力與條件是檢視自身專業以及職場的核心能力,如此可以知道自己最有競爭力的職位是哪些;每一種工作都有不同的調性與屬性,瞭解自己的個性特質可以在對應適合的工作上發揮到最好;職業目標是清楚您希望自己從工作中得到甚麼?例如:大量財富、崇高的職位、豐富的人脈等,這可以協助您清楚該往哪些方向去累積實力;生活中的興趣,與工作若能結合,會讓工作充滿動力與樂趣,但是興趣只是一個加分而非必需的條件。
另外,我們也鼓勵您多思考自己的天賦。所謂的天賦是從小到大,您做什麼事情就算沒有別人注意和認同時,您自己做也會很開心的,而且成果也不錯的。舉例來說,我一直很喜歡觀察人和看心理相關的書籍,我持續發展我這部份的能力,我選擇Head Hunter當我的職業,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事半功倍。如果天賦可以成為您的工作,您會更容易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因為那是您與生俱來的能力。
現今各個產業技術日新月異,技術和產品隨時都有可能更新。時時掌握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可以協助您投資在最有價值的產業。
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可以藉由各種財金新聞以及產業雜誌,了解產業動向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及產品。另外,未來新興的國家和地區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越早期投資新市場,獲利通常越豐盛。
我們常聽到部分求職者在怨嘆自己的薪水不夠高、主管盯太緊、工作各方面條件不滿意等等。工作跟人生是一樣的,不可能樣樣完美,也不會直接到達高峰。對工作者來說,四十歲以前是累積各種能力,是扎穩馬步練功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思考的核心是「哪份工作可以讓我學習到最深或最多的面向」以及「我還需要累積哪些能力?」根據統計,人生最大的財富通常是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累積到的。之前累積的能力越深厚,這個階段可以創造的財富會越高。資歷較淺的工作者要學習在瞭解每份工作在整個職涯歷程所佔據的階段性意義,不要太多批評抱怨,而是盡可能學習對自己有價值的技能。
台灣職場文化職務異動與工作轉換變得越來越頻繁,職涯規劃更顯重要。若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也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工作轉換。很多資歷較淺的工作者由於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遇到挫折後不願意多花時間精力克服,允許自己轉換工作很頻繁,殊不知這對自己的專業累積和穩定度都是很大的傷害。我們建議正常狀態下,一份工作至少要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才能從中累積足夠的經驗,持續提升個人能力,也保持企業主在乎的工作穩定性。
希望以上文章對您的職涯規劃時有所幫助。